振兴我国民族产业 实现生物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导读: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与一个国家的整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专利审查标准等因素密切相关,“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至3.3件这一目标,确实预示着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

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来说,近年来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实现了飞跃。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提交的化合物(包括制备工艺)药物发明专利申请约2.89万件、生物类药物专利申请约2.18万件、中药类专利申请约5.19万件,年均增长率约为3%至5%,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的平均增长率。这说明我国政府自主创新政策的作用和社会对医药生物领域的资金注入以及本领域的研发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医药生物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这一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最好的技术领域之一。国外一些大型医药生物企业组成了该领域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如辉瑞、强生等全球著名的医药企业,每年都按照战略计划在国内外部署大量专利以圈占市场份额,并从专利药中获得巨大市场收益。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力量还极其薄弱,远未成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的主体,也未成为知识产权运用的行家里手。医药生物行业的专利申请要与本行业、本企业的市场定位,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等相结合,以专利申请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企业实力的增强来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已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在医药生物领域的这项宏大的战略工程中,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我国的医药生物行业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做好行业和企业的专利战略布局,把行业和企业的命运和需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需求结合在一起,抓住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医药生物技术的大好局势,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纳入企业的市场经营中,纳入医药生物研发的全过程中,不但在专利数量上取得满意成绩,更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产生相对应的业绩。同时,我国应当抓紧制定和完善新修改专利法中关于遗传资源的具体管理规定,在天然药物和民族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加强对传统医药知识和资源的保护,实现民族医药企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振兴民族产业发展生物医药)(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